近日,黑龍江省鐵力市東方紅水庫淤積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在黑龍江省自然和生態資源交易平臺成功交易。水庫145.41萬立方米淤積物經過6輪激烈競價以6102.98萬元成交,溢價率達5.2%。這是全國首例采用EOD模式(生態環境導向開發)實現水庫淤積物資源化利用的創新實踐,標志著黑龍江省通過打造幸福河湖推動河湖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邁出關鍵一步。
項目是黑龍江省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決策部署,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水利任務,依托幸福河湖建設打造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標桿項目,為推動河湖庫生態治理與綠色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龍江方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破解“淤積之困”:從“包袱”到“資源”的綠色蝶變
東方紅水庫作為小(1)型水庫,因長期運行淤積嚴重,校核洪水位與設計洪水位對應庫容分別減少13.9%和14.1%,防洪灌溉功能銳減。面對傳統清淤“資金缺、處置難、變現難”的三重困境,黑龍江省以制度創新為筆、科技賦能為墨,勾勒出“資源—資產—資本—資金”轉化藍圖。
四維發力:打造河湖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龍江樣板”
制度破題,全面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省級層面強化頂層設計,簽發省總河湖長9號令,明確提出“推動河湖庫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水庫生態治理和淤積物資源化利用指明方向。研究起草關于在幸福河湖建設中拓展河湖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實施意見,明晰轉化流程、實現路徑和推進措施。指導伊春市、鐵力市制定確權登記、生態清淤、淤積物資源化利用等7項地方配套政策,建立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三權分置”框架,有效破解河湖庫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瓶頸問題。
科技賦能,精準量化“生態家底”。運用“空天地”一體化三維協同監測技術(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地質鉆探),多維度豐富實驗室檢測數據,全面摸清典型重金屬和營養元素含量。構建地質體數值模型,精準量化淤積物存量,并形成空間分布差異圖譜,將靜態水庫淤積物轉化為可溯源、可計量的數據資產。經科學測算和評估,探明淤積物存量153.53萬立方米,可資源化利用量145.41萬立方米,評估價值5768.20萬元,為交易定價提供“科技標尺”。
市場競價,充分釋放生態資源經濟潛力。依托黑龍江省自然和生態資源交易平臺創新“評估定價+動態競價”網絡公開競價模式,以價值核算結果為基礎,設定交易基準價,設置50萬元/次競價階梯,最終以超評估價334.78萬元成交,實現生態資源價值最大化釋放,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收益共享,構建“生態治理—綠色產業發展—生態反哺”良性循環。中標企業將淤積物用于有機肥料生產、鹽堿地改良、建筑骨料加工等領域,全方位拓展淤積物資源化利用路徑,延伸綠色產業鏈條。以項目未來5年收益權質押,獲得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4500萬元綠色貸款授信。提取不低于5%企業經營收益納入地方財政生態修復專項賬戶,用于水庫后續的幸福河湖建設、生態修復與維修養護,形成“治理—轉化—發展—反哺”良性循環,實現河湖庫保護治理、幸福河湖建設與綠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一舉多贏: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同提升
項目實施后,水庫庫容將有效恢復,防洪灌溉能力顯著提升,區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預計可提升有機肥料生產、鹽堿地改良、建筑骨料生產等關聯產業產值超2億元,直接創造近200個就業崗位,同步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讓人民群眾“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實現河湖保護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
原標題:全國首例水庫淤積物資源化利用EOD項目成交
關鍵詞:
EOD,污泥處置,污水處理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h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s://www.hbzh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