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案例概況
京杭大運河江蘇段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主通道,其中宿遷段被稱為中運河,全長112公里,文化和生態環境價值十分重要。長期以來,宿遷市的城市發展、產業布局在很大層面上都是圍繞京杭大運河來實施,生態空間監管存在滯后。
宿遷市2023年以來不斷更新優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將大運河整合為9個優先保護單元,其中包括6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3個清水通道維護區,在日常監管中,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指引,堅持“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的底線要求,嚴厲查處優先保護單元內的生態破壞行為,取得明顯成效,京杭大運河國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II類,自然岸線保有率逐步回升。
02 亮點做法
一是實行高位推動源頭治理。宿遷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專題調研、召開專項會議,成立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大運河保護與發展,結合宿遷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進一步制定并印發了《大運河宿遷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等管控要求,按照國土空間項目準入正負面清單、河道水域岸線空間及岸線功能區管理要求和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的項目準入門檻,對各類開發利用活動、基礎設施建設等行為從用地、洪評和環評等方面共同把關,嚴守底線要求,加強源頭治理。
二是強化部門聯動、推進聯合監管。宿遷市在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京杭大運河問題整改基礎上,2023年印發《關于開展全市河湖保護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對河湖違法問題開展排查整治行動,特別是針對重點關注的大運河宿遷段沿線,對不符合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要求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建立問題清單,明確問題整改的措施和時限,積極推進存在問題整改工作。同時,市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市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對各地自查情況進行年度復核,督促屬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切實擔負起京杭大運河生態空間管理的主體責任,對整改標準低、整改不徹底以及死灰復燃等問題堅決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推動問題徹底解決。
三是建立健全監測管理體系。宿遷市自然資源部門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最新成果,建立完善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相結合的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監測網絡體系,依托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系統,整合銜接生態環境監測站點,布設固定監測點位和傳感器網絡,建立低空和地面機動化的移動監測平臺,及時做好生態風險預警。宿遷市生態環境部門開發宿遷生態空間監管APP,解決京杭大運河生態保護空間監管落地難的現實問題,探索采用衛星遙感影像+人工現場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大運河優先保護單元區域疑似人類活動動態核查,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督促整改。
03 成效與啟示
2023—2024年發現宿遷市大運河優先保護單元內問題線索13條。針對發現問題,執法人員通過實地核查,責令相關責任主體完成整改。如2024年5月宿城區京杭大運河清水通道維護區某工地施工區裸土面積擴大,核查發現新增沉淀池擅自處理施工渣土,立即責令施工方進行清理,恢復生態空間。
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執法監管的重要依據,大大提高了執法監管行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了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宿遷市在做好中央及省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和信訪件整改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加快推進京杭大運河疑似問題現場核查工作,切實利用好各類專項執法檢查成果,在落實京杭大運河優先保護單元生態環境管控等方面持續發力,嚴格對照大運河生態保護空間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求,常態化開展運河沿線生態保護空間動態監管,對非法占用生態空間的問題堅決督促整改,支撐運河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評估中心
原標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案例|宿遷市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助力,有效支撐大運河生態空間保護
關鍵詞:
流域治理,污水處理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h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s://www.hbzh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